浅谈分户供暖设计的要求

更新时间:2019-07-27 浏览次数:

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长期以来,北方地区各级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城镇供热事业,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冬季采暖,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可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往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旧的城镇供热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阻碍了供热事业的正常发展。因此,近年来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倾注全力抓供热体制改革,分户采暖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建筑节能是建筑业的一声革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供热采暖中的热计量技术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关于单户独立式供暖方式

和集中系统直接相关是单户独立式方式,对此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主要是具备燃气或电力供应的地区,被许多房地商所看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种“热潮”。这种更适合于分散的别墅类建筑供暖方式,如应用于多层甚至高层住宅,应有较深层次的全面论证,并制定完整、可靠的设计技术措施,例如:

1.1 解决好占用空间、防火和安全保障等问题,以及采用燃气时进气和烟气排放。

1.2要考虑楼内公共空间的热环境,解决如消防给水等管道的防冻问题。

1.3要考虑居住小区内其它公共和公用建筑的供暖热源问题。

此外,要解决户内系统管道的布置问题,要考虑间断运行的可能性和户与户之间的热传递,单户独立热源较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间断运行的可能性会更大,散热器数量和采暖炉容量会多于常规的集中系统,要合理确定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和热源状况的修正系数。

2 、供暖设计标准问题

我国目前执行的较低供暖标准,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2.1居住空间的供暖设计温度为18.0C,卫生间温度提高到和居住空间相同,显然,这只能是最低卫生标准,而不是舒适标准,因此规范明确不应低于上述标准。

2.2新规范仅提到了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供暖问题。即仍沿用每年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 5.0C的天数在 90 天以上的地区作为“供暖地区”的界定。而夏热冬冷地区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 5.0C的天数虽在 90天以下,不设供暖显然不能满足居住者的热舒适要求。规范作为必需达到的最低标准,并不束缚其它地区设置不同方式供暖设施。

3 、分户热计量供暖设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基本方法

3.1 实施分户热计量和收费,供暖系统的设计就会面临下列现实问

3.1.1是否应考虑楼板和分户墙的隔热措施?传热系数宜控制在什么水平上。3.1.2户与户之间传热温度差取多少。多数意见认为,户与户之间采取隔热措施,要增加可观的投资费用和占用宝贵的建筑空间,对照十年来建筑节能和墙体改革的艰难历程,可能是难以实施的。但是,应合理确定不同于常规的供暖负荷计算方法,散热器数量必然需要多于传统的集中系统,有的设计单位在试点工程中,已经试行供暖负荷按常规计算值的1.4~1.5倍取值。考虑到目前供暖系统设计时散热面积普遍偏大的现实状况,以及间断采暖后短时间内要求升温的需要,1.4~1.5 倍的取值可能是适当的,但尚需经试点工程的实测验证。

3.2 分户热计量的基本方法

目前,国外采取的分户热计量方法大致有:分户热量表、蒸发式或电子仪表式热量分配表、室湿法、时间法和水表法。

经研究筛选后认为,其中可供借鉴的技术手段,可能只有每户设置一个热量表或每组散热器上安装上个蒸发式热量分配表两种基本方法。新建住宅一般应采用分户热量表,蒸发式热量分配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旧有系统改造时采用是否适合于我国国情?还待经试点工程的验证。

在试点工程中大多采用国外产品,国内已开发出上述产品,在推广推行住宅分户热计量的情况下,逐步衽有标准计量部分大力参与的国产化应是根本出路。

3.3 适合于分户热计量的系统制式

按户用热计量的室内系统制式,如采用每户一个热量表的方案,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室 内供暖系统的制式,以“共用的供回水立管和分户独立系统相结合”的新制式,来取代传统的、上下层贯通的单管或双管系统制式。 此种新的系统制式,十分有利于解决传统的垂直双管式或垂直单管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也有利于实施变流量调节的节能运行方案。

3.3.1由入户总阀门、热量表和较长的户内管系统环节组成的分户独立系统阻力,远大于传统垂直双管制式单组散热器的阻力,共用供回水立管的阻力和自然作用压力值相对较小,如严格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垂直失调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避免。

3.3.2垂直单管式系统虽然和层散热器是同一环路,相对于垂直管式系统有较好的水力稳定性,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散热面积偏大致使逐层降增大而上热下冷,新的系统制式则可避免这种逐层温降的不均匀性。

3.3.3变流量调节对传统的单管或双管室内系统制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调度,而对共用供回水立管和分户独立系统相组合的分户系统制式,则影响较小。

3.4 共用供回水立管的配置,应根据住宅的建筑条件和仪表的设置位置确定

3.4.1如仪表可设置在户内时,可按同一平面位置的各户分别配置共用供回水立管。       

3.4.2如仪表需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可锁封的专用管井内时,单元式住宅可每一个入口配置共用供回水立管,塔式住宅则可按每层四户左右配置共用供回水立管。

3.4.3共用供回水立管,无论是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还是下供下回异程式,都会有较好的水力特性,为简化管系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下供下回异程式。

3.5 户内系统适宜的设置方式

一户设置一个热表之后,必然要形成单户的独立系统,此种户内系统的管道,在建筑层高受限、而住户对装饰要求提高的条件下,需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试点。综合各地的试点方案,无非是以几种方式:

3.5.1布置在下一层顶板下,采用下供下回双管式。

3.5.2布置在本层顶板下,采用上供上回双管式。

3.5.3 布置在本层地面上,要采用下供下回双管式、水平串连单式或水平串连单管跨越式。

3.5.4布置在本层地面下的垫层内。

显然,在居住者对住宅的装饰要求日趋高档的情况下,前三种方式均难以被居住者所接受,第四种方式虽较优越,但应采用交联聚乙烯(PEX)管、聚丁烯(PB)管、改性聚丙烯(PP-C)管或铝塑复合管等管材,并应有厚度不少于 50mm的垫层,虽同样可采用下供下回的双管式、水平串连单管式或水平串连单管跨越式,但最好采用途“章鱼式”配管方式,以避免在垫层内安装连接管件的隐患,并要采取防止住户地面装修时钉破管道的可靠构造和管理措施。

如有可能在地面垫层内敷设管道时,采用地板辐射采暖,其优势就更突出了,此种采暖方式除了众所周知的优点外,还由于需在楼板基底上铺设保温层,可部分减少户与户之间的热传递量,并可改善楼板的隔声和降低的撞击声。